【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武清:勇立协同发展潮头 争当“猛将先锋”

2022年03月04日 11:44:03zxy浏览量:4次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武清:勇立协同发展潮头 争当“猛将先锋”

3月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武清区“深学笃用天津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武清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窗口期,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一轴四城”大格局中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据天津市武清区委常委、副区长杜全胜介绍,2021年,武清区实现GDP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狠抓区域承载力建设

据悉,武清区近年来累计引进项目6180个,引资到位140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63个、500强优势项目24个、北京项目2276个,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现,286家关联企业落地聚集。同时武清区以生物医药和智能科技双高引领产业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五大新兴支柱产业和地毯、自行车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质量齐升。

此外,武清区狠抓区域承载力建设,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出台《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人才引导基金,推动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累计引进海河英才5.8万人,十年新增人口超过20万,近五年集中爆发式增长15.4万人,形成了八方英才竞相涌入、人产城融合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如今,作为京津城际之间唯一经停站,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增至1万余人,高峰可达2万人,常常“一票难求”。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双城”通勤需求,武清区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启动“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该项目已成功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并进入实质执行阶段,力争年内开工。

坚持落实“两山”理念“小棋子”融入“大棋局”

近年来,武清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京津冀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现,全区五年造林20.19万亩,林木覆盖率39.3%,建成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翠亨路生态绿廊,城市绿化覆盖率37.5%,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小棋子”融入京津冀携手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大棋局”。

据介绍,武清区先后与通州、廊坊等地区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明确了定期会商、协同治污、联合执法、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等具体举措。2021年,武清区PM2.5年均浓度、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均明显下降,并完成全市首个无煤区建设任务,22.6万户农民实现清洁取暖。

与此同时,武清区对有“京津之肾”之称的大黄堡湿地扎实推进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核心区、缓冲区70.47平方公里违建拆除和生态修复工作,兴建了总长55公里的绿色围网并实现全封闭管理,使大黄堡湿地再现水天一色、草长莺飞、宁静和谐的美丽自然风光。

强化“通武廊”区域协作“小京津冀”试验示范有成效

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直接接壤,“通武廊”三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三角”。2017年,“通武廊”三地在北京通州签署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确定了产业、生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务实合作内容,三地对口部门累计签署合作协议90项,“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积累了经验。

目前,国家级“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武清区4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项目36项,区内15所学校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开展教育共同体、联盟校等交流活动,5所养老机构、1059张床位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试点。除此之外,三地人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杜全胜表示,下一步,武清区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最重大、最难得、最现实、最紧迫的历史机遇,在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中找准协同发展的共振点、共赢点,始终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武清速度”、赛出“武清水平”,奋力谱写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新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