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土建工程开工。

该项目作为中国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瞄准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稳步替代进口,以产品方案高端、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优势互补、科技支撑有力、绿色低碳领先五大显著优势,倾力打造高质量、差异化、低成本的强大竞争力,项目预计于2023年投产,区域石化产业正迎来发展新契机。
经过多年发展,经开区石化产业已形成从原油开采、加工到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生产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为区域提供轻纺上游原料,形成“油头—化身—轻纺尾”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实现“加速跑”。
聚集一批优质项目
不久前,随着天津渤海化工集团“两化”搬迁改造项目烧碱装置、聚氯乙烯装置试车成功,“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在南港工业区启动投产运行。该项目充分发挥“港化”一体优势,主动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深入推进烯烃原料路线“多元化、轻质化、低碳化”,突出“智能制造”,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现代石化产业有机结合,走高端差异发展之路,将构建起现代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石化产业发展。

作为天津市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优质项目正在南港工业区加速聚集。除“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中沙(天津)石化聚碳酸酯项目外,中石化南港乙烯项目、北化院中试基地、石化易贸等一批高端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其中,全球最大EPS生产商台湾见龙机构投资1.28亿美元,将在南港工业区建设40万吨发泡聚苯乙烯项目,并设立投资公司与华北贸易中心。截至2021年年底,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实体项目124个,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渤化、壳牌、沙比克、BP等国内外一流企业投资落户,总投资超1600亿元,其中已建成企业86家,在建项目22个。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天津经开区坚持发展高端、提升中端、淘汰低端,突出南港工业区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定位,支持大中型企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石油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打造“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条,既能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又可降低能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锚定“双碳”任务目标,持续引进安全、绿色、创新的高端产业项目,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依据天津市政府与中石化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港工业区向上游创新研发、中游产业支撑、下游贸易结算三个方向延伸拓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中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2021年正式启动,以120万吨/年乙烯为龙头项目、以北化院中试基地和石科院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以石化易贸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新平台项目、以海上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等总投资超600亿元的11个项目全面启动实施。2021年底,一艘满载6.9万吨LNG的运输船成功靠泊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2号泊位”,标志着国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正式投用。接收站LNG年接卸能力由600万吨提升至1080万吨,有力保障了华北地区人民温暖过冬。

“十四五”期间,天津经开区还将重点瞄准产业龙头企业,量身定制项目促进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到“十四五”末期,南港工业区将拥有乙烯丙烯、润滑油、聚氨酯、新能源电池、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多条产业链,形成几个百亿级大型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此同时,还将围绕冷能、氢能、光伏、风电、绿色建材领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四五”时期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天津经开区将积极引导石化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打造绿色安全、现代高端石化产业。作为发展石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到2025年,南港工业区将力争实现化工生产项目产值超1300亿元,形成2-3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0-15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全国绿色园区50强和全国智慧园区50强,建成产品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的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基地。
来源:天津招商投资网
展开